沿路「友里」健樂行2024
沿路「友里」健樂行2024(已完結)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2024年沿路「友里」健樂行步行籌款開始啦!💞💞 即日起至3月24日都可以支持我哋!善款用於支持本處發展基層家庭及長...

新聞稿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公佈「社交距離措施下對中學生的影響」調查結果 逾6成人減社交意欲 怕被見「除罩樣」 近4成人聚會有罪惡感 疫下中學生自覺溝通能力降 增「社交培訓」助建自信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公佈「社交距離措施下對中學生的影響」調查結

6成人減社交意欲 怕被見「除罩樣」 近4成人聚會有罪惡感

疫下中學生自覺溝通能力降 增「社交培訓」助建自信 

本港疫情持續近三年,各種防疫和社交距離措施,以至學校暫面授課等,均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了解疫情期間的社交距離措施對青少年的影響,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的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於今年61日至30日期間,以問卷形式向全港中學生進行「社交距離措施下對中學生的影響」問卷調查,並成功收回1,051份有效問卷。

結果顯示5成中學生認為疫下社交距離措施限制,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給予的擁抱,會產生負面感受,有62人表示在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社交意欲下降。此外,在問到於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的感受,63人表示憂慮日後除下口罩與別人相見,48人表示比疫情前更害怕面對面的社交場合,亦有近4成受訪者指,因為要遵守社交距離措施,與人聚會時有罪惡感。在長期的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有22人表示對與人的溝通能力下降,從而擔心未來前景的壓力有所增加。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單位主管朱家賢分析指,有逾6成人憂慮日後除下口罩與別人相見,亦有48人指比疫情前更害怕面對面的社交場合,可見青少年長期配戴口罩生活,逐漸習慣將自己的表情及情緒隱藏,不只欠缺練習用表情表達自己、讓人觀察自己情感,更會害怕除下口罩與人相處,日後或會出現社交退縮的現象,難與現實社交接軌。

他又指出,疫情下中學生與朋輩實體接觸的機會大幅下降,除了擔心外出會增加染疫風險外,亦需要考量外在因素如:家長在高感染率下的反對外出,朋輩擔心染疫而不願外出等,面對著想與朋輩實體接觸,但又不能外出的「社交挫敗」下,漸漸減低其社交意欲,長期缺乏社交下有機會誘發隱蔽危機。

是次進行研究的生命教育工作小組建議,學生宜重視及覺察自己的社交需要,嘗試於疫情下盡力保持與人交流的動機和建立良好的朋輩關係等。另外,小組亦建議在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的前題下,學校可舉行更多以人數較少的小組活動,讓青少年先以小組形式參與,使其慢慢適應社交接觸並重建正常的社交需要,待青少年逐漸適應後再延伸至規模較大的活動,加強青少年的社交動機及建立成功感,學校亦可加強與非牟利機構協作,讓有需要的青少年能於學校以外的場合得到支援。

此外,小組建議與青少年事務相關的公營政策部門或委員會,為疫下青年調撥更多資源,令他們更容易得到社交培訓,以裝備及加強在疫情下缺乏的機會,並能夠對未來有更強的信心,同時亦讓僱主做好期望管理,讓疫下成長而進入職場的青少年,有提供足夠的空間發揮其效能。

疫下限聚 與好友漸疏離

應屆DSE畢業生Daisy坦言在社交距離措施下,漸漸與朋友產生疏離感,「因為不能一大班人外出,只能跟隨限制人數聚會,沒有被邀請的人便會不開心,久而久之就更疏遠。」她表示,長期戴上口罩,也曾令學校老師及同學誤會她的表情。她又指,平日主要以電話與相熟同學溝通,缺乏在社交場合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即將升讀大專院校的她指,由於疫情已不能參加迎新營等活動,期望新學年疫情放緩,能有機會認識更多新朋友。

group photo

關於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

分別座落於粉嶺、大埔及荃灣的四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為著關顧地區青少年的成長發展,培育他們的責任意識,各單位透過整合的工作模式,以青少年為本,提供一站式的多元服務,讓青少年透過參與義務工作、領袖培訓、技能發展等不同項目,加強自我認識,發揮所長,為自己人生規劃作好準備。本組於2016年成立生命教育工作小組,旨在透過青少年發掘個人性格特質和潛能,聆聽他們的需要,在成長道路中同行,給予合適的平台讓青少年展現能力,培養和提升青少年堅毅精神,又設立IG社交網站:lifeshklss,為青少年提供網上情緒支援。

關於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成立於1977年,本着主耶穌之教訓,貫徹基督徒愛鄰如己之精神,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本處現時共有50多所服務單位,服務範圍涵蓋廣泛,包括幼兒園、兒童及家庭服務、寄養服務、輔導服務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學校社工、社區中心、社區發展、復康服務、長者中心、耆年日間護理中心及耆年院舍等;本處近來更營辦私營安老院及復康護理中心,以便適切服務有需要人士。有關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的其他資料,歡迎瀏覽:http://www.hklss.hk

立即捐款